
我们乔克塘村3小队属典型的支边队,1960年4月我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遥远的江苏海滨小城支边来到火洲吐鲁番,刚来时,我们住在维吾尔族老乡的房子里,和维吾尔族老乡一样吃不饱穿不暖,吃的是粗粮,穿的是补丁衣服,喝的是涝坝水,点的是煤油灯,坐的是毛驴车,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块房,孩子们上不起学,病人住不起医院。
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家有了富余的粮食,通上了自来水,住上了安居富民房,村村通了电,铺上了柏油马路,修建了“双语”幼儿园,建起了文化大院,村里有了卫生院,体检不用花钱,住院还能报销大部分钱,家家户户都通了宽带。过去,我们要卖粮、卖瓜,都是赶着毛驴车,到很远很远的巴扎,现在,卖葡萄和瓜坐在家里,就能联系上买家,而且价格还高。我们有很多村民还买了小汽车,做起了生意,家家都有了存款。2016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0元。
尤其是在党的“民族团结一家亲”部署的指引下,我们支边队93户汉族按照邻里就近等原则与本小队23户维吾尔族,以生产互助等原则跨队与70户维吾尔族村民,结成“一对一”“多对一”互帮互助对子93个。我们和维吾尔族村民像亲兄弟一样,不分彼此,不分你我,春节、肉孜节、中秋节和古尔邦节,大家都一同庆祝。
(吐鲁番市委组织部驻鄯善县辟展乡乔克塘村工作队 王军 供稿)
来源:最远一家人